案例分享
首義南軸線景觀
1/1
瀏覽量:
1000
1
產品描述
獲獎情況
? 2013年度全國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行業獎園林景觀三等獎;
? 2013年度湖北省勘察設計行業優秀市政工程設計二等獎;
? 2013年度武漢地區優秀工程勘察設計評選市政公用工程設計(風景園林)一等獎。
此次首義南軸線景觀工程為首義文化園的二期工程,在設計構想、技術手段、配套工程等方面都有較大的突破和創新,與“敢為人先”的首義精神不謀而合。項目位于武昌首義路,設計構思上,為了增強廣場的紀念性采用了比較對稱的中軸線布局,以時間軸為序列,從南往北布置了10個重大革命事件于首義南軸線之上,在廣場中引入大型旱噴景觀和帶狀跌水景觀加強了該基地于紫陽湖的聯系。北邊是大型集會廣場;集會廣場中央做了一個約3000平米的音樂程控水景觀,可以出現3種形態:一,集會時,不見水景,就是一個平的鋪裝;二,旱噴的兩種噴頭打開,噴水,噴霧,形成水霧兩種景觀結合的奇妙景象;三,旱噴比廣場鋪裝低5公分,若把水蓄滿——就是一個矩形的鏡面。人從北邊的廣場進來,可以通過水鏡看到辛亥博物館的倒影。
南軸線景觀可稱為多功能復合景觀的典范,整個廣場的地下具備停車功能和商業功能。有10來個出口到地面,包括人行的出口,還有車行的出口。出口多對整體景觀是有一定的影響,因此,規劃設計中做了很多下沉廣場的處理,就是把景觀從地面引到地下。如北區最大的兩個下沉廣場,在負6米的標高上面,做了天井的處理,把植物種在地下,樹干從地下長出來,樹梢剛好就從天井露出。綠色沿天井向上,形成一個立體的景觀風景。下層空間的墻壁上是亥革命歷史題材的雕塑,地下空間這些景觀元素的設置同樣是地面人文景觀的延續。南軸線景觀的核心建筑是辛亥革命博物館(新館),在博物館南區的出口處,有一個人行的軸線,在這個軸線的兩側,沿線做了疊水景觀?!耙驗椴┪镳^的出口一直到最南側的紫陽路,大約有2米左右的高差。通過臺階和坡道,往南邊把這個高差消化掉。軸線的兩側的水景,則以疊水的形態從高處慢慢地疊到最南端的廣場。
上一個
重慶新城悅來會展公園
下一個
武漢首義文化園